在过去的2015年,江苏船舶工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努力探索应对路径和办法,在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围绕提效率、强质量、保交付,坚持创新引领,推动转型升级。随着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加快,江苏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一批骨干船企尽显优势,抗风险能力、接单能力、创新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高端绿色船型建造占比稳步提升,机器人等先进造船工具助力江苏造船业率先试水“智能制造”,取得不错的成效。
骨干船企优势凸显
2015年,船舶行业遭遇深度调整,行业“洗牌”加速,落后产能逐渐被淘汰出局,资源向优势骨干企业进一步集中。江苏省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努力夯实根基,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工艺工法创新能力、降本增效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实现了破局发展。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实施产品升级战略,大力研制大型集装箱船、清洁能源船舶,同时积极推进以智能制造为目标的生产模式转型。该公司建造的30万吨超大型油船(VLCC),3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VLOC),5000车位、6200车位汽车滚装船,5400TEU、10000TEU、13000TEU集装箱船等7种船型,凭借优良的质量和性能表现在业内外树立了高端品牌形象。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实施了一系列的研发计划和项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0000TEU集装箱船的研制项目。该型船由于在容积、油耗和排放等方面具备突出优势受到市场欢迎,在2015年获得批量订单。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方针,手持订单排至2018年。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建造的半潜式海洋生活平台“高德1号”、“高德2号”成功交付墨西哥Cotemar公司。目前,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三大造船基地建造的船海产品覆盖了从近海到深海的几乎所有种类,具备了除豪华邮轮外所有船舶的建造、设计能力,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
江苏省船舶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称,今后,江苏船舶工业将积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结构调整与战略转型,不断聚集产业各类科技创新要素,构建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引导和支持骨干企业建设国家级和省级船舶、海洋工程以及船用设备研发中心,持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型。该省将围绕“高端发展、品牌发展、多元发展”战略,形成专业、批量、成熟、高效的海工业务,并实施一批推广应用示范工程,进一步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同时,其还将打破传统的配套观念,重点围绕产品研发、系统成套和商业模式构建,培育船配业产业化发展能力。
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在过去的一年中,江苏船舶工业坚持创新,力促转型,坚持提质增效,在确保平稳发展的同时,全力应对各种市场风险,克服了“交船难”“盈利难”“转型难”“融资难”等诸多困难。有越来越多的船舶企业潜心做研发、埋头抓管理、稳步优工艺,促使江苏船舶工业朝着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品结构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
江苏省船舶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江苏船舶工业坚持提质增效。围绕“增收入、降成本、保交付、防风险”等重点环节,许多船舶企业一方面着力做精做实基础管理,另一方面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红线”意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提高综合竞争力。扬子江船业、口岸船舶、南通中远川崎等企业不断向管理要效益、要效率,加大新工装、新工法、新工艺的研发投入和推动应用力度,促进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开展先进制造模式、战略和财务管控运行网络建设。
同时,江苏省骨干船舶企业还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新船型研发,使得该省建造的散货船比例不断下降,高端绿色环保船型占比稳步提升。而且,随着总装化造船模式的建立,江苏省造船技术和管理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信息化程度大幅提高、创新研发能力不断增强、造船效率迅速拉升,一些船型的建造周期已接近日韩水平。
此外,一些优势骨干船企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加快生产模式创新,在行业率先实施了“智能制造”。继南通中远川崎的型钢、条材、先行小组立和小组立焊接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投产后,江苏其他一些造船企业也纷纷试水“智能制造”。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引进的管子焊接机器人生产线,使机器人焊接代替手工焊接作业,不仅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还保障了焊接质量,提高了焊接效率。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大力推广应用机器人,是船企提升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造船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必然选择。
落后产能加速淘汰
兼并重组使行业分化加剧,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这在江苏船舶工业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面对船市持续低迷、产能过剩严重的形势,江苏船舶工业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大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2014年,江苏船舶工业主管部门专门成立了江苏省淘汰落后产能协调小组,采取“关、停、改”措施,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江苏省化解船舶过剩产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批“先天不足”的企业在市场机制下被淘汰出局,还有一批企业通过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序引导退出市场,2015年,仅仪征市就化解过剩产能上百万吨。同时,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还联合下发《对已经国家清理的钢铁、船舶行业建成项目备案的通知》,对23个已建造船项目清理备案。这促成了岸线、土地等造船资源和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的有序流转,促使江苏省船舶工业逐步实现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发展模式转变。
经过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双重推动,江苏省一批中小船企被淘汰出局,而一批优势骨干企业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并通过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船企普遍微利甚至亏本造船的当下,仍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江苏省船舶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展望2016年,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下,全球经济仍存在较大下行压力,江苏省船舶工业仍将面临“接单难”“交船难”“盈利难”“融资难”。江苏省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将继续大力支持船舶工业发展,在产业政策、科技创新与转型投入、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制订相关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严格控制新增大型造船设施,限制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资源利用率低的造船项目,促使江苏省船舶工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走上良性发展之路。